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|||||
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
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
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
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
民主派47人初選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續審。第二名控方證人趙家賢作供時指出,曾獲傳媒人蕭若元贊助,推廣選民登記。
他指出,當時戴耀廷的地區直選目標為23席,蕭若元提議應加強3個功能界別的選民登記,希望可從建制派手中贏得議席,經商討後,蕭若元同意在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都推廣選民登記。
47名曾發起及參與去年民主派初選人士,被警方落案控以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」,全部人將被通宵扣留,明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。被落案起訴人士,包括有份協調初選的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、民主黨黃碧雲和林卓廷、社民連岑子杰、以及參與選舉的商人林景楠等。
消息指,同案另外8人暫時未被起訴,獲准繼續保釋。
記協主席楊健興表示,中央政府希望《港區國安法》能夠恢復香港和平,但他認為過去一周發生的政治事件令人擔心,形容香港正處於「步向毀滅的斜坡上」。
楊健興在港台英文節目《給香港的信》中,提到過去一星期在本港發生的事件,包括港大校委會通過解僱戴耀廷於法律系副教授教席;拘捕4名前學生動源成員,指他們涉嫌違反《港區國安法》中分裂國家罪名;以及12位報名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民主派參選人被裁定提名無效。他說從這些事件中,亦看到中聯辦的回應,其中對戴耀廷的批評,如同文化大革命中對思想自由的知識分子作政治清洗,引發公眾憂慮大學學術自由和自主權進一步受到侵蝕。
民主派立法會初選繼續第二日投票,主辦單位表示,截至下午5時,累計有44萬7000多人參與電子投票。
有份協調初選的立法會前議員區諾軒說,如果以民主派去年區議會選舉得票率計算,暫時投票率已達24%,大幅超過10%的目標,反映約四分一的民主派選民都願意投票,認受性很高。他引述初選另一發起人戴耀廷估算,投票人數有機會衝破60萬。
佔中九子被法庭判囚8至16個月不等,其中戴耀廷、陳健民、邵家臻、黃浩銘四人被判即時監禁。高等教育界選委發聲明回應,指佔中諸子「是單純的本於良心而參與活動,他們代表的是社會的清流,大眾的良心,理宜善加體會,以免激化社會對立的氣氛。」聲明指,佔中起於政府違背對香港的普選承諾,正是人民爭取民主普選的公民抗命。香港社會屢次循體制內途徑表達普選要求,卻從未得到政府正面回應,一再拖延,才會產生的公民抗命。聲明並要求立法會檢討過時法例。
佔領中環三名發起人戴耀廷、朱耀明和陳健民,下午剃光頭抗議人大常委決定的政改框架,和表達公民抗命的決心。
全國人大常委會昨通過香港2017年特首普選的框架,港人對「袋住先」的執念,是手上的選票可為本港帶來新出路,但政改爭議一路走過來,到了今天,袋與唔袋,還有得揀嗎?
本港對政改議題連月來圍繞是否「袋住先」,但袋住甚麼先?昨日人大常委會通過本港政改方案,港人於2017年可一人一票選特首,但中央在候選人入閘的框架上卻較現時收緊。
即使候選人可有兩至三人,惟並非大部分港人要求有更高民主成分的普選方法。溫和泛民的湯家驊昨接受傳媒訪問時一度哽咽,指對人大決定感痛心,形容是香港最黑暗一天。泛民發起「抗命」為主題的集會,數千人參加。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及學民思潮均稱將發動遊行及罷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