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
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
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
29 | 30 | 31 |
警方將修訂《警察通例》下「傳媒代表」的定義,只持有記協和攝影記協所發出的會員證,不再符合警方的「傳媒代表」定義。數十間網媒發表聯署聲明,反對警方自行篩選媒體,表明會繼續採訪,捍衛制度和法律保障的新聞自由。
聲明說,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,新聞自由是成功基石,任何形式的篩選,都是破壞新聞自由及香港的制度。
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發表聯署聲明,形容監警會上星期發表的專題報告「充滿誤導性」,對此深表遺憾,批評監警會僅聽信警方一面之辭,對監警會漠視警暴問題極其失望。
記協及攝記協說,曾經要求與監警會委員會面,但不獲安排,重申光明正大的執法者,不會懼怕傳媒、迴避採訪;只有違紀違法的人,深恐惡行見諸於陽光,才會傾力扼殺新聞自由。
一名浸會大學學生記者被捕,一批浸大學生發起校園內遊行,要求校方回應事件及支援被捕同學。
關注反送中運動的浸大學生發出行動聲明,譴責警方的濫捕行為及打壓新聞自由,並要求校方為被捕同學提供學業、法律及經濟上支援,承諾保障學生學習時的人身安全。
浸大新聞網一名記者昨晚在英皇道與炮台山道交界,被搜出一把餐刀,他表示用作切月餅,及後被警員帶走。
記協發表2014年言論自由年報。記協指,近期發生多宗事件,包括《明報》前總編輯劉進圖受襲,感受到本港新聞自由收窄,形容是香港新聞自由陷入數十年來最黑暗。
今年2月,《明報》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、商台前主持人李慧玲被解僱、《蘋果日報》及《AM730》被抽廣告等事件,記協指出,這些事件反映本港新聞自由收窄。
記協統計今年3至5月,政府舉行20次記者會,當中六、七成是海關或警方的記者會,只有一次由局長主持,就是交代南丫海難調查報告,但同期特首及問責官員一共寫了49篇網誌。
城大多個學生組織組成「捍衛新聞自由聯盟」,傍晚在校內舉行集會,過百名學生及市民參與。大會向參加者派發藍絲帶,並進行默哀儀式,指新聞自由已死。
多名記協代表及傳媒人士到場分享看法。